天气:晴,多云转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65年校庆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研管理 > 教研动态
情境学习理论的理想与现实_林尘中学教育信息网
时间:2011-07-18 15:26:58  来源:林尘中学   作者:王亮、wangxi   浏览:
 

前言
   
身为一位母亲的角色,我常需面对一个困扰:女儿将我的化妆包、医药箱、无线电话、厨房的锅、碗、瓢、盆…搬到客厅里玩起扮家家酒的游戏。居于长治久安的打算,也为了解决可能伤害母女间感情的「争夺战」,我和先生花了不少心思选购各种精巧可爱的生活玩具和洋娃娃。异想天开地以为,从此以后我可以不再受「跟她借用我的东西来使用」的不便与烦恼;而我和先生这个「大玩偶」这个角色也可以从幕前退居幕后。然而,无论玩具的款式多么新颖,色彩多么鲜艳;洋娃娃的功能多么丰富、有变化,它们的吸引力终究抵不过活生生的人与生活对象的「真实性」所散发出来的迷人魅力。
  好奇和喜欢学习应该是幼儿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就学时间越长,对学习的渴望度似乎有越来越低落的现象。这也可从中辍学生以及低成就学生出现的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可见一般。究竟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让辛苦的老师得不到鼓励;让认真的学生无法获得肯定;让「学以致用」的梦想无法落实!
  长久以来,学校教育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抽离实际的生活情境。换句话说,教育人员认为知识的学习和使用是独立的。结果造成学生变成只会猛吞知识的「饲料鸡」;学校成为复制「僵化知识」的工厂。或许现在正是我们需要重新去思考「学习是什么?学习如何发生?以及如何使用知识?」这三者之关系的时候了。
  目前,在教育的领域中,对于教与学的看法,正面临一个派典的转变。关注的焦点从早期硬设备的充实,随后强调学习者内在认知历程的分析,直到近年来转向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无论是「过程-结果」的派典,或讯息处理理论的研究,对人类的学习均有学术性及实务上的贡献。然而,教育终究是一个人际影响的历程;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问题解决的技能。从这个角度来看,「情境学习」的中心理念-「活学活用」、以及「知识来自于对话」等观点,的确为传统僵化的教育提供一帖良药。
  因此本文拟就情境学习的主要特点,谈谈它对二十一世纪的教学有何冲击与启示?以及有哪些现实上的困境,需要继续省思与探讨。
情境学习的来源与意义
  「情境学习」这个名词的出现与受到重视,虽然系由Brown, Collins,
&Dugid(1988)等人所提出。不过在此之前,Schon(1987)对专门行业执业人员学习模式的研究、Suchman(1987)观察人们操作复印机之人机互动现象、以及Lave(1984,1987)对传统技艺学徒学习历程的俗名志研究,已蕴含了情境学习的概念(锺邦友,民83)。
  Schon(1987)指出,许多专门行业的知识、技能、行规或术语,无法完全用文字或语言一一加以详述。欲习得该专业技能,以及「大师」的风范气质,唯有进入专业情境,成为一名学徒,亲自亲察和参与,才能有所收获。故Schon提出了「在行动中求知」(knowing
in action)及「在行动中反省」(reflection in action)的学习概念,即是情境学习理论的重要内涵之一(锺邦友,民83)。
  Suchmon(1987)观察人们操作复印机时发现,大部分的人并非先阅读完使用者手册后再操作机器,而是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再查阅说明书或直接请教有经验的人。所以Suchman提出了「情境行动」(sitiuated
action)的观点,强调知识若脱离使用情境,则学习就变成玩抽象符号的游戏(邱贵发,85)。况且,知识中的许多概念及规则必须透过实际的经验来揣模,由实际行动中才能理解其真正的含意(Suchman,1987;郑晋昌,民82)。
  Lave等人对学习和日常活动的俗名志研究发现,一些专门行业的老百姓(如屠夫、助产士、裁缝师、操舵手等),虽然只是从一个小小的学徒做起,并未像专家一样接受完整的教育或正式的训练,思考及行动也与完全依赖理论法则行事的学生截然不同。但面对专业上各种复杂的疑难杂症,依然有令人满意的表现,甚至更懂得一些诀窍,知道如何直接利用环境资源解决陌生的问题(Lave,
&Wenger, 1991)。
  由此可知,尽管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及研究经验加以论述,主张情境学习的学者一致强调知识如同工具,是学习者与环境互动的产物,且本质上受活动与文化脉络的影响(Brow,
ollins, & Dugid, 1989)。
情境学习对现代教学的启示
  为何情境认知理论能在教育上掀起一阵热潮,受到如此广泛的讨论与瞩目?主要是它能诠释人类认知活动的特性、洞察知识的本质,为只服膺行为论或讯息处理论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知识植基于情境脉络当中,透过参与生活情境中的活动,学习者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Miller &
Gildea(1987)从事字汇教学的研究,企图了解在「知道和行动」是两码事的假设下,忽略情境认知的教学情形。结果发现在日常的交谈环境中,人们透过倾听、对话以及阅读,17岁左右的人平均一年可学习5000个单字(平均一天约13个单字),而且这个历程相当快速且成功。相反地,若脱离语言正常使用的环境,只从字典或教室抽象的定义学习单字,效果是相当缓慢。平均一年约增加100到200个单字,更糟糕的是,这些单字几乎难以在实际情境中有效运用(Brow,
Collins, & Dugid, 1989)。
例如:
  ‧Me and my parents correlate, because without them I wouldn’t behere.
  ‧Mine English teacher is very beautiful and ease. I like she.
  不仅英文如此,中文的学习也常因抽离脉络,而产生似懂非懂所犯下的笑话,例如:
  ‧他们俩兄弟没爹没娘,整天如胶似漆。
  ‧佳佳的旁边坐着喜欢恶作剧、上课爱打瞌睡的安安,她真是遇人不俗!
  上述的错误令人啼笑皆非,但却是很多人共有的学习经验。字典上的定义和范例是零碎、片段的知识,但字与句子并非孤立,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且语言的使用涉及了一些模糊暧昧的冲突现象,以及隐喻的使用等等,这些都需要环境脉络与复杂的社会协商,提供语言学之外的协助。
  所有的知识,如同语言,都是情境活动的产物。许多不同领域,如物理概念的学习(Aufshnaiter, & Welzel,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欢迎加入我们的QQ群:172050423
推荐资讯
又到了凤凰花开的时候
又到了凤凰花开的时候
中考英语成功秘诀
中考英语成功秘诀
★视频★校友们亲手给母校种上了
★视频★校友们亲手给
★视频★校友相逢在星河大酒店_
★视频★校友相逢在星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中考特大喜讯
  2. 高考特大喜讯
  3. 对考试作弊处罚不宜过轻
  4. 考试作弊可毁一生前程
  5. 台湾87所院校大陆招生或遇冷
  6. 高考各科评卷已完成10%
  7. 省考试院:高考加分此事已经过
  8. 高考进入后扩招时代要变“拼
  9. 专家点评去年案例透露填报技
  10. 高考平行志愿填报 吃透十大